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聚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丨今年“三農”工作怎么干
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波
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加快建設農業強國,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。河南作為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,要加快建設農業強省,在農業強國建設中展現河南擔當、貢獻河南力量。1月9日,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,劃定今年農業強省建設的工作重點。
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
數千年的耕作智慧和大國“三農”實踐一再證明,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。
良田要糧用,就要抓穩面積、提產能。要嚴守耕地紅線,堅決遏制“非農化”“非糧化”。我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8585萬畝,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,全面推行“投融建運管”一體化模式,大力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,加快形成集成配套的糧食高產增效方案,推動良田、良種、良法、良機、良制融合發展,打造一批“噸糧田”。
近年來,災害性天氣頻發,給糧食生產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和挑戰。要提升防災減災能力,在黃河沿線規劃建設一批現代化大中型灌區,在糧食生產大縣、糧食主產區規劃建設一批平急兩用的農業綜合應急服務中心,加快推動糧食生產從“看天吃飯”向“知天而作”轉變。
“農業不加工,等于一場空。”要深入推進糧食產業“三鏈同構”,積極布局糧食產業集群發展基地,謀劃構建全省主糧大數據平臺,加快培育糧食品牌,努力把我省打造成重要的國際糧食集散加工地、糧食價格發現地,擦亮糧食生產這張王牌。
解決吃飯問題,不能只盯著有限的耕地,要全方位、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。積極踐行大食物觀,我省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,實施好生豬千億集群培育、數字畜牧賦能等行動,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。
學習借鑒“千萬工程”經驗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
鄉村實用性規劃是鄉村建設的基礎和前提。當前,全省已有2.4萬個行政村形成了村莊規劃初步成果。要科學把握不同類型村莊變遷趨勢,完善縣城、鄉鎮和村莊體系規劃,分類有序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。
我省村莊量大面廣,平原村和山區村、城郊村和偏遠村等情況千差萬別。要依據自然稟賦和發展基礎,分類明確建設重點和發展路徑,充分體現鄉村特色,延續鄉村文化肌理,展現獨特田園風光,防止“千村一面”。
鄉村要振興,產業必振興。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對河南來說中心任務是推進產業振興。要立足實際發展鄉村產業,不斷強龍頭、補鏈條、興業態、樹品牌,“一村一品”“一鎮一特”“一縣一業”。
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。學習運用好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要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,當前依然是深化“治理六亂、開展六清”工作,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,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,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。
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
增加農民收入,脫貧戶和監測對象是關注重點。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增強脫貧戶內生發展動力。
要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,組織開展田園增收、養殖富民、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十大行動,發展壯大脫貧地區特色產業。
去年,我省新增26.08萬脫貧勞動力實現“人人持證”,持證后工資平均增長500至700元。今年,我省將繼續著力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,將脫貧人口納入“人人持證、技能河南”建設工作重點人群,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,促進技能就業、技能增收、技能致富。
目前,工資性收入占農民收入超過四成,是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抓好的大頭。要順應農民工大齡化趨勢加劇、一些傳統行業用工減少、服務業吸納就業增加等形勢變化,大力開展農民持證培訓,不斷提升職業技能等級,加快打造“豫農技工”品牌。
當前,農村電商、鄉村旅游、民宿經濟等,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增長點。我省要著力做足做好“土特產”這篇大文章,大力發展壯大鄉村富民產業,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、手工作坊、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項目,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。
記者感言
立足實際 破解難題
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波
新年伊始,在全省上下重大項目接續開工、“拼經濟”按下加速鍵的當口,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。
穩糧食依然是今年“三農”工作的首要任務。糧食生產是河南的“王牌”,也是河南如山的責任。會議特別強調要提升防災減災能力,減少極端天氣頻發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。事實上,近年來我省一直努力破解難題,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,從種子到田頭建立了完整的防災減災應對機制,推廣良田、良種、良法、良機、良制“五良”配套融合,致力于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。
“千萬工程”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、親自部署、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,實施以來不斷迭代升級,已成為涵蓋農村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社會、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系統性工程,其寶貴經驗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和旺盛實踐活力。我省與浙江發展階段不同,會議指出,學習借鑒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要結合河南的實際,盡力而為、量力而行,不提脫離實際的目標,這對今年的“三農”工作具有更加精準的指導意義。
鄉村振興說一千道一萬,農民增收是關鍵。農民增收是每年都提的話題也是難題。近年來,我省農民收入總體上保持較快增長,但人均收入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。如何破解這一難題?除推進“人人持證、技能河南”建設,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,做大“土特產”文章,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外,今年我省發力點放在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上,讓農民分享鄉村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。
聲音
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
河南日報記者 李若凡
“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立足我省省情糧情,站位加快農業強省建設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度,對我省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‘三農’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,特別是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收儲調控能力、做強做大綠色食品業等要求,為我們推動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遵循、注入了信心。”1月9日,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。會后,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弓接受了記者采訪。
他表示,下一步,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將統籌抓好市場化收購和政策性收購,在堅決守牢農民“種糧賣得出”底線的基礎上,鼓勵和支持涉糧企業采取訂單收購等模式,拓展收糧渠道,加快實現優質優價糧食市場格局,增加農民種糧收入。同時,持續做好糧油購銷和市場穩價保供等工作,確保糧食安全穩定供給。探索推行小麥期貨交易,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規避風險功能,減緩糧食價格波動,保持糧食市場運行總體平穩。
談到河南糧食產業如何實現全鏈條轉型升級,提升糧食產業整體競爭力和附加值時,他透露:“今年,我局將推進優質糧油企業上市融資步伐,利用資本市場滿足企業融資需求,助力龍頭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,以糧食末端消費倒逼和推動生產和種植結構優化,使農民更好分享糧食流通環節效益,促進農民種植收益持續增加。”
此外,他表示,按照習近平總書記“糧食也要打出品牌,這樣價格好、效益好”的重要指示,該局將大力推進品牌發展,開展河南糧油品牌集中宣傳,加大對糧油企業品牌宣傳的補助力度,擦亮河南糧食生產這張王牌,擴大河南糧油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,提升糧油產品附加值,謀劃建設“1+N”糧食產業園區,在鄭州航空港區建設鄭州國際陸港糧食產業園,支持各地立足現有基礎、優勢特色,謀劃建設各類特色糧食產業園區,發展糧食精深加工,將更多增值收益留在縣域、留在鄉村、留給農民。
讓特色產業引領鄉村振興
河南日報記者 李若凡
1月9日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,要調整優化農業結構,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。做足做好“土特產”這篇大文章,發展壯大鄉村富民產業,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、手工作坊等家庭經營項目,要著力培育農村新產業、新業態,大力推動返鄉創業,為農民增收開辟新通道、注入新活力。“會議為今后基層工作指明了方向。”三門峽市陜州區硤石鄉黨委書記朱曉博說。
硤石鄉位于豫西山區,全鄉13個村,地勢崎嶇不平,水資源較匱乏,群眾居住較分散,以外出務工、種植小麥和玉米為主要收入來源。近年來,硤石鄉因地制宜,多措并舉,堅持傳統產業與特色產業并重,積極探索群眾增收致富新路徑。
“目前,我們鄉大力扶持有搞畜禽養殖意愿的群眾發展養殖業,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、市場對接和農業保險等,幫助養殖戶徹底解決畜禽養殖環保不達標、品種不良、賣價不高的發展難題。并以養殖場為依托,通過統一供種、統一技術指導、統一訂單回收等方式,在全鄉范圍內發展飼草種植,種養結合增加群眾收入。”朱曉博介紹,全鄉傳統養殖有豬場18個、牛場5個、羊場2個,特色養殖有梅花鹿場1個、桑葉雞場1個。
“下一步,我們將逐步形成以傳統畜禽養殖為主、特色養殖為輔的養殖模式,在延伸產業鏈條上做文章,推動農產品精加工、深加工。堅持把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,拓寬群眾增收門路。”朱曉博表示,仍繼續重點關注監測戶、穩定脫貧戶和低收入群眾的穩定就業問題,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,千方百計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,為群眾就業提供服務,同時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,努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。
朱曉博說,他們還將著眼于轄區內自然資源及生態資源優勢,走生態路、吃生態飯,讓發展更可持續。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常態化,全力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、農村生活垃圾清運等,使農村環境持續向好向優發展,不斷提升農村的“顏值”“氣質”。
2023年河南“三農”成績單
●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324.9億斤 連續7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。
●全面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,返貧致貧風險消除率49.5%。
●全省脫貧人口、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8251元、13634元,增長13.1%、12.6%。
●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數量居全國第2位,累計創建7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,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達到12個,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495家。
●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已覆蓋所有行政村和97%的自然村,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1%。
●農村公路總里程達23.8萬公里,自來水普及率達92.5%。
●中原農谷建設全面起勢,入駐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等53家省級以上科研創新平臺、74家種業企業。
●我省12個品種、6項技術入選全國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,成為入選品種最多的省份。
●建成鄉鎮綜合性文化中心2497個、村級文化中心5萬余個,平安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占比動態保持在80%以上。
文字整理 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波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leechanghodb.com/showinfo-16-310209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